(资料图片)
大公报报导,今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主要非美元货币兑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管理汇兑损益、规避汇率风险”,成为有涉外业务企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市场人士表示,在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的背景下,押注汇率单边走势风险较大,企业应坚持“风险中性”理念,通过设置报价有效期、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及汇率风险分摊条款、使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合理运用包括“锁汇”在内的金融工具等,科学管理汇率波动风险。
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机构XTransfer创始人兼CEO邓国标坦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或贬值,会对外贸企业外汇结算带来一定的扰动,但只要汇率波幅不超过15%,对B2B(企业对企业)外贸企业的影响就相对较小,特别是不会对外贸企业的收款量带来太明显的影响。他分析,由于B2B外贸企业有其自身供应链,且大部分具备较强黏性,因此小范围的汇率波动不会造成客户流失。另一方面,内地不少外贸企业在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报价时往往预留一定的汇率波动缓冲空间,一旦汇率发生变化,企业产品报价亦会相应调整,“只要汇率波幅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买卖双方都可以接受”。
穆迪的研报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疲软,对于运营严重依赖美元债务而收入以人民币计价的受评企业具有利淡信用影响,但“受到的影响可能有限”。研报称,即便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贬值一成,企业美元债务折算为人民币后成本增长,但仍有超92%的受评企业对美元债务的依赖度维持在“低至中等”水平,表明多数企业能够应对汇率贬值的影响,且有能力满足再融资需求。
邓国标提醒,企业应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牢记“风险中性”理念,将汇率波动纳入日常财务决策。他认为企业应设置报价有效期、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及汇率风险分摊条款、使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合理运用包括“锁汇”在内的金融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