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比亚迪在北京开展了“e启聊聊CTB”主题的技术分享沙龙活动,来自比亚迪汽车研究院的一线工程师对e平台3.0与CTB技术进行了深度解析。现场嘉宾与工程师面对面聊技术、探索e平台3.0的前沿科技,碰撞出新的火花。
(相关资料图)
在燃油车时代,无论是对燃油经济性的重视还是对高性能的追求,消费者会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型号规格格外关注,对车辆的各种参数也是逐一比对。到了电动车时代,消费者对于技术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续航里程和车机大屏这些能看到的东西才会被关注。但其实深层的技术内核,和我们的实际用车体验和车辆安全性是息息相关的。
e平台3.0是比亚迪经过20年技术沉淀打造出的架构化、模块化的纯电专属平台。它可搭载高阶的智能驾驶辅助、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整车的安全性,并且兼容多种布置方式(前驱、后驱、四驱),这为之后的电动车型设计提供了更高的拓展性和更多的可能性。
e平台3.0的核心优势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安全、智能、高效和美学”。
首先,最值得关注的是-安全,电动车的安全包含了车身安全和电池安全两个方面。
在车身安全方面,CTB技术从”蜂窝“中汲取灵感,取消车身地板,将刀片电池包与车身刚性连接,形成“类蜂窝铝”结构。创新性的将动力电池作为车身的一部分参与传力与吸能,对电动车的传力路径进行了颠覆式的改变,实现了40000+N·m/°的高扭转刚度,使得在燃油车时代很难达到的车身强度,得以在电动车上轻松实现,并且大幅提升整车动态响应,赋能操控性能,使驾驶体验更自如,更有信心。
在电池安全方面,刀片电池采用高安全磷酸铁锂化学体系,在短路、过充、碰撞等多种安全测试中的表现优异。电池包通过电芯与托盘、上盖进行粘连,形成类蜂窝铝板的“三明治”坚固结构,在经历50吨重卡碾压的极端测试后装车还能正常行驶。给消费者带来超越燃油车的安全性能表现。
其次,我们来看用车时最直观的体验-智能。比亚迪e平台3.0将智能车控域、智能动力域、智能驾驶域与智能座舱域这四个高度集成的域控制器进行协同控制,实现了对整车的集中控制,解决了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所带来的算力小、效率低、协同难的问题。
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轮端信息采集的速度和精度,通过采集到的信息快速精准的调节动力输出,减少打滑,提升驾驶的稳定性与舒适度。
比亚迪自主研发的车控操作系统BYD OS,利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使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功能迭代周期缩短70%,高效OTA让电动汽车持续智能进阶。与此同时,e平台3.0预留了各类自动驾驶的硬件接口,可灵活配置全球顶尖的自动驾驶方案,满足用户个性化出行需求。
这套e平台3.0系统最大的优势是-高效,高效的八合一动力总成提升了整车资源有效利用效率。比亚迪自主开发的全球首款量产的纯电动力系统总成,将驱动总成(电机和变速器)、电机控制器、PDU(电源分配单元)、DC-DC、OBC、VCU、BMS八个部分通过功能模块实现高度集成,突破了动力总成电-磁-力-热-声多物理场耦合制约难题。
e平台3.0上,比亚迪采用后永磁同步组合前异步电机的全新动力组合:加速时,双电机同时发力;稳定行驶时,异步电机断开,仅永磁同步电机工作。这样既能拥有四驱的动力,又能获得近似两驱的能耗表现。
宽温域的热泵空调,回收动力总成余热作为辅助热源,用冷媒直接冷却加热式的电池热管理,减少能量传递环节,进一步提升能量利用效率,将低温环境的续航能力提升20%。这样的系统设计让电动车能力更强,能耗更低、续航更长、空间更大。
最后,基于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3.0以及CTB技术的优势,在汽车造型设计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车身比例更修长,轴距更长,车身更低趴,车身线条更流畅。比亚迪的龙颜美学与海洋美学在这套系统的支持下也将迎来更大的可塑性与可变性。
目前已经上市的基于e平台3.0并搭载CTB技术的车型有三款,在售的有海豹,即将销售的车型有腾势N7和宋L。该平台未来还会孵化出各种尺寸的智能电动汽车,实现从A级车到D级车的全面覆盖,满足更多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