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会超过1.45元/斤,请问这个1.45元是市场的主流价格还是深加工企业收购的价格,如果是深加工企业收购的价格,那这个价格高吗?大家都知道,山东深加工企业的抵扣非常多的,所以说,讨论这个价格最终能涨到多少钱没有意义,为什么? 超过1.45元/斤的价格,你能卖上吗?你能抓得住机会吗?就像小麦一样,涨到了1.6~1.65元的价格,你卖上了吗?最后不还是哀嚎遍野吗?
所以我们要看整个市场背后逻辑的变化,情绪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小麦替代的变化,这些才是我们要关注的,只有关注到了这些的变化后,最终产生的一个价格变化的结果。 当你看涨的时候,十万个看涨的理由,当你看落的时候,十万个看落的理由,所以说,情绪的变化不是主动的,而是背后,是由结果衍生出的情绪变化。
(资料图)
农民老铁们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4月7日,玉米价格全面上涨,不仅山东、河南、河北,包括东北都有上涨的企业。但是不论涨多少,跌多少,玉米没有到底,而且玉米还是有机会的,只是这机会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节奏,那就看个人的能力和眼光了。所以对于华北的贸易商来说,有玉米能跑就跑,做小小波段的行情,才是你要做的。
市场分析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对手盘,因为对手是虚幻的,而自己是真实的。这两天,满市场都说东北大军要冲进华北市场,根本就没有什么代表性,因为东北的贸易商对于当前的价格不认可,最晚也要到4月末才有可能进入。
现在饲料企业一直在玉米和小麦之间徘徊,那就是看谁的性价比更高一些。但是对于小麦的采购热情更低一些,因为小麦的这个价位对于饲料企业而言还是较高一些。同时由于豆粕的价格上涨,导致小麦的价格也会回弹几分钱。
特别是某大型的饲料企业,除了替代就是替代,他们采购的进口玉米价格,到家才2700元/吨,我要你国内的玉米2800多元,干啥?图啥?某希望六和一直在使用糙米,一粒玉米都不使用。由于这几天豆粕价格的上涨,更倾向于使用小麦。
只有在低点的时候建库存,现在这么高的价格,但是你当下建库存的信心从哪里来? 我们再看看糙米、小麦、豆油,各种农产品的比价关系,他们都在大幅度的下落,就算山东的深加工企业涨到2800元的价格,你现在建的库存能赚到多少钱?你是要钱还是要命?自己选一个吧!
除非有一个因素能改变,那就是国际石油再次大幅度涨价,然后带动农产品的上涨,然后再传导给国内,资本大量的进入到农产品市场,然后玉米和小麦大幅度的涨价。
山东德州福洋生物:1.377元/斤,涨5厘。
山东临沂鲁洲生物:1.4元/斤,涨1分。
山东临清金玉米:1.386元/斤,涨5厘。
山东诸城立丰:1.43元/斤,涨5厘。
山东成武大地:1.368元/斤,涨1分。
山东大泽成生物:1.37元/斤,涨1分。
山东晨鸣淀粉:1.4元/斤,涨1分。
山东英轩实业:1.445元/斤,涨1分。
山东福宽生物:1.365元/斤,涨1分。
山东福洋生物:1.372元/斤,涨5厘。
山东寿光金玉米:1.39元/斤,涨1分。
山东沂水大地:1.405元/斤,涨1分。
山东天力药业:1.39元/斤涨5厘。
山东诸城兴贸:1.405元/斤,落1分。
山东祥瑞药业:1.39元/斤,涨1分。
山东沂水青援:1.385元/斤,涨1分。
山东滨州容海谷物:1.426元/斤,涨1.1分。
河南厚源生物:1.405元/斤,涨5厘。
河南孟州汉永酒精:1.405元/斤,涨5厘。
河北广玉淀粉:1.38元/斤,涨1分。
河北宁晋玉峰:1.39元/斤,涨1分。
河北德瑞淀粉:1.36元/斤,涨1分。
安徽萧县金玉米:1.408元/斤,涨5厘。
辽宁双辽直属库:干粮14水分1.365元/斤。
内蒙古伊品:1.345元/斤,落5厘。
内蒙古金河淀粉:干粮2700元/吨。
吉林燃料乙醇:1.3元/斤,落5厘。
黑龙江伊品:14水分1.3元/斤,扣比1.2,15水分1.2844元/斤,扣批1.2。
黑龙江新和成:1.294元/斤,落5厘。
对于东北的烘干塔、贸易商而言,前几十年的财富因为世界格局和国内大宗商品的异常变化,导致大家错判了行情而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失,这几年能在这个行业中赚钱而且赚很多钱的人寥寥无几。 过去几十年,作为烘干塔和贸易商这些群体,他们对于整个玉米市场的流通和承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市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然而,在面对新的结构和格局的变化中,他们对于财富的受损非常的懊恼和不解,为什么前几十年赚到的钱,这几年就灰飞烟灭?
1,首先就是这个群体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操作模式,面对新的格局转变的过程中,思想改变了,但行为却还是老传统的方式,所以说,在操作上就会出现错误或者偏差。
2,对于粮食这类的大宗商品,还是延用缺口、供需去研判市场的思路而没有真正的转变, 因为这种思想与总导演未来的发展模式相悖,要知道,缺口这类的东西,上面比我们看得更明白,拿我们的认知去与整个方向的认知去博弈,结果只有一个。
3,对于市场的投机认知, 烘干塔和贸易商这个群体的衍生,就是因为投机,所谓的赚中间商的差价,但是不要忘记,有衍生就会有消失。既然有了这个群体,那么你对于新形式的市场,就要理解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只是市场的搬运工,赚取微薄的利润, 你现在的不认输,去赌市场,还是想赚更多的利润的一个结果罢了。囤粮不是个人群体未来的操作模式,而是那些大企业的职责,如果你看不清这个,赔钱是早晚的事情。
4,对于整个方向的一些“东西”不明了,不理解,只有跳出自己的圈子去看市场,才能更清楚的理解市场。—— 少做,多看,不做,多想会更好。宁可错过,不可做错。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5,烘干塔、贸易商的起家本身就是从基层做起来的,因为时代给予的红利让你赚到了钱,但是到了新的市场、新的行情中, 由于个人知识储备或者对于新事物的不理解和运用,总感觉力不从心——所谓赚钱的野心配不上你的能力,这就出现了错配 ,因为市场的风险已经超出你的认知,你不赔钱谁赔钱。
6,贸易商依然还有一个固定的思维, 收到手的玉米,赔钱我不会卖,因为我收粮的目地就是赚钱,你让我赔钱卖粮,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然而大家却忘记了一件事,割肉和逃跑也是为了防止受到更大伤害的一种选择。
7,很多贸易商一直都在说自己是“被动建库存”,真实的原因还是舍不得赔钱, 如果你看不清行情,该赔的时候就是要赔钱离场,而不是最后被逼着离场,那样损失会更大、更重、更多。
1,对于农民而言,像吉林地区的上栈子粮这个举措,本意是为了减少粮食的损坏,但是大家却错误的理解成为,我的粮存放起来变成自然干是为了卖上更好、更高的价格,会错了意,就会让你错过卖粮的好时机。
2,对于农民而言,你只是玉米的生产者,种地收获然后变现,卖得一个相应的价格就可以,如果你去赌未来大涨的行情,相当于你是在做贸易,把自己推到了一个风险更大的市场当中,那么你存粮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那么最终变现的价格就是你要承担的风险。
3,成本的支撑已经成为过去式,风水轮流转,下一回割的就是种地大户。(租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都是故事。